一、預拌混凝土的定義及強度等級
常識:“混凝土”可簡寫為“砼”。 預拌砼(也稱商品砼)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據需要摻入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組分按一定比例在攪拌站經計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運輸車,在規定時間內運至使用地點的砼拌合物。預拌砼屬于半成品。砼等級劃分是按砼的28天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分為若干個等級,即強度等級。表示為符號C(C為砼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與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以MPa計)表示,普通砼劃分為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
二、商品砼的組成材料
砼的組成材料一般為水泥、集料、水、礦物摻合料、化學外加劑。對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砼,會根據需要加入一些特殊材料。它與其他商品一樣,其性能是由它的原材料來實現的,只有控制好砼原材料的質量、合理利用原材料才能獲得性能優良、成本低廉的砼。
1、水泥
水泥是砼中最重要原材料之一,也是決定砼性能的重要部分。水泥的品種很多,有硅酸鹽水泥(P.Ⅰ、P.Ⅱ)、普通硅酸鹽水泥(P.O)、礦渣硅酸鹽水泥(P.S)、火山灰硅酸鹽水泥(P.P)、粉煤灰硅酸鹽水泥(P.F)、復合硅酸鹽水泥(P.C)、鋁酸鹽水泥、鐵鋁酸鹽水泥、硫鋁酸鹽水泥等等。它們主要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差別:
一是水泥熟料礦物組成的差別。例如:硅酸鹽水泥,熟料中以硅酸鹽礦物為主;硫鋁酸鹽水泥,熟料中則以無水硫鋁酸鈣礦物為主。
二是混合材料品種和摻量的差別。例如普通硅酸鹽水泥是在硅酸鹽水泥的基礎上摻入少量的活性或非活性混合材,其摻量為6%-15%;礦渣硅酸鹽水泥是在硅酸鹽水泥的基礎上摻入一定量的礦渣,其摻量為20%-70%;粉煤灰硅酸鹽水泥是在硅酸鹽水泥的基礎上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其摻量為20%-40%。由于組分上的不同,水泥的性能上也不同。不同品種的水泥等級等級劃分也不同,硅酸鹽水泥分為42.5、42.5R、52.5、52.5R、62.5、62.5R、P.O分為42.5、42.5R、52.5、52.5R、 P.S 、P.F 、P.P 、P.C分為32.5、32.5R、42.5、42.5R、52.5、52.5R 。R是表示早強型的意思,數字是表示該水泥28天強度不低于該數字的強度值。水泥的保存期為3個月,超過這個期限的水泥要通過試驗確定其是否合格后才使用。
2、摻合料
摻合料現在已經成為商品砼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分,摻合料在砼中的應用已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摻合料的種類很多,其組分和性能有很大的差異。目前常用的摻合料主要有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硅粉、沸石粉。
2-1、粉煤灰:是一種工業廢料,是由燃煤熱電廠煙道中收集的一種粉狀材料,由于煤種的差異,以及燃燒條件和收集工藝不同,粉煤灰的組成和性能變化很大。在其他的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收集工藝對粉煤灰的質量影響很大。風選的粉煤灰質量較好,球磨的粉煤灰質量較差。粉煤灰分為三個等級:I級、Ⅱ級、Ⅲ級三個等級,I級粉煤灰質量最好。
Ⅰ級粉煤灰細度要求不超過12%、需水量不超過95%、燒失量不超過5%;
Ⅱ級粉煤灰細度要求不超過25%,需水量不超過105%、燒失量不超過8%;
Ⅲ級粉煤灰細度要求不超過45%、需水量不超過115%、燒失量不超過15%。
粉煤灰在砼的作用主要有三種:形態效應、活性效應、微集料效應。形態效應:粉煤灰是粒徑很小的珠狀顆粒,表面圓滑,所以它的形態效應可以歸結為填充作用(粒徑小,填充水泥空隙是砼更密實)、表面作用(粒徑小,比表面積大,需水大,是負面作用)、潤滑作用(粒徑小,球狀顆粒起潤滑作用。球磨磨細的粉煤灰珠狀顆粒被打破,潤滑作用就降低)。活性效應:是指砼中粉煤灰的活性成分所產生的化學效應。通常是指火山灰反應。活性效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粉煤灰自身的火山灰反應能力;二是對水泥熟料礦物水化過程的促進作用。粉煤灰的火山灰反應要吸收水泥熟料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鈣,這樣一來就加速了水泥熟料的反應,砼的強度發展就好。微集料效應:由于粉煤灰微細顆粒均勻分布于水泥漿體的基相之中,就像微細的集料一樣。漿體硬化后就可以看做“微砼”。粉煤灰的玻璃微珠本身強度高,在漿體中分散狀態良好,所以能增強硬化漿體的結構強度,提高砼的強度。
2-2、磨細礦渣粉(簡稱:礦粉):是指在高爐煉鐵過程中排出的浮于鐵水表面的非金屬礦物熔渣通過水淬急速冷卻后形成的高爐礦渣,然后通過粉磨得到的一種粉狀物料。磨細礦渣的化學組分和水泥較接近,活性較高。等級劃分為S75、S95、S105、S95是表示該礦粉28d活性指數(也可稱為抗壓強度比)要達到95%。活性越高越好,當然也越貴。礦粉在砼中的作用主要是活性效應。(轉載)
2-3、硅粉:是鐵合金廠在冶煉硅鐵合金或金屬硅時通過收塵裝置在煙道收集的極細的粉末。硅粉的化學組成主要是二氧化硅,它的顆粒主要為非晶態的球形顆粒、表面光滑、粒徑非常小、容重小、活性非常高,價格也非常貴,一般在C80以上的高等級砼中采用。
2-4沸石粉:是由天然沸石經過機械粉磨而成。一般為多孔的多棱角顆粒,需水量較大,摻入沸石粉后砼較粘稠。是地方資源性材料使用較少。
3、集料
集料分為粗集料又叫石子、細集料又叫砂子。砂子分為天然砂、人工砂,天然砂又分為河砂、海砂、山砂,人工砂分為機制砂、混合砂;按砂的粗細分為細砂、中砂、粗砂。石子分為碎石、卵石;按粒徑的連續性分為單粒徑、連續粒徑;按粒徑大小分為5-16、5-20、5-25、5-31.5(也稱1-3石)、5-40等等。
3-1、級配:是指集料中各粒徑顆粒的分布情況。通常說的級配不好就是指集料的粒徑分布較窄,單粒徑的集料較多。這種集料對砼的影響很大,如:和易性不好、泵送性差、石子偏多、強度偏低、用水量大。
3-2、顆粒形狀與表面狀態:顆粒形狀分為球形或蛋形、棱角形、片狀、針狀。顆粒形狀對堆積密度的影響比較大,一般來說,顆粒越接近球形,堆積密度越大,球形顆粒含量越多,堆積密度也越大。堆積密度越大,集料的空隙率就越小,砼就越密實,強度就越高,砼的水泥用量就越可以減少降低。表面狀態是指集料顆粒表面的粗燥程度和孔的特征。一般來說,表面粗燥的集料與硬化水泥石有較好的機械咬合力,但摩擦阻力大,影響砼的流動性。
3-3、含泥量:是指集料中粒徑小于0.075mm的塵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含泥量越大砼的用水量就越大,強度就越低,干縮就越大,抗滲性能就差、抗凍融性能也差。國家標準要求:用于拌制C60-C30砼用砂,含泥量必須小于3%,石子含泥量必須小于1%。